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首页
政策法规
技术装备
辐照加工
电子加速器
仪器仪表
核分析技术
同位素
辐射防护
产业应用
安防领域
农业领域
环保领域
医学领域
食品领域
工业领域
军工领域
国际视窗
专家观点
产业经济
园区项目
公众科普
产业活动
视频
辐照地图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宇宙学谜团新线索:马约拉纳中微子或揭开物质与暗物质之谜
在宇宙学的广阔领域中,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性以及暗物质的性质仍然是两大未解之谜
原子能院团队新法判定中微子质量顺序获重要进展
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展的“超新星中微子测量判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的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天体物理学报》)上
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预研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3号”科学考察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的协助下,顺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HUNT)探测器单元样机的布放任务
从深水中遥望深空 求解宇宙线“身世” 中国科学家酝酿在千米水下建造大型望远镜
继在海拔4410米建设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并发现银河系内存在大量“高能宇宙加速器”后,如今中国科学家又将目光投向了海拔负几千米的深海或深湖。
中微子流
“拉索”:4410米高处,探索宇宙的超高能极限
宇宙射线的能量可以有多高?我们人眼所能看见的可见光,其光子能量为几个电子伏特(eV)。太阳通过内部氢核聚变所产生的伽马射线,能量就达到了MeV(百万电子伏特,M是10^6)。而高能宇宙射线的能量却可达到GeV(十亿电子伏特,G是10^9)以上。
2023-02-22
宇宙射线
伽马射线
次级粒子
高能粒子流
中微子流
已启动在贝加尔湖部署中微子望远镜的考察活动
贝加尔湖中微子望远镜是观测中微子的实验设备,位于贝加尔湖,距离岸边3.6公里,深度约1300米。这种独特的科学装置是多通道天文学的重要工具,这是探索宇宙的一种新的强大方法。
2023-02-21
中微子流
高能中微子望远镜研究团队顺利完成首次深海测试工作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虽然在2021年5月发布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发现12个超高能伽马射线源,表明银河系内部存在着大量拍电子伏加速器(PeVatron),但国内外科学家目前还无法确认这些超高能伽马射线是否为强子起源,而其相伴生的高能中微子存在与否,就成为一个判据性的观测证据。
2023-02-16
中微子流
宇宙射线
伽马射线
脉冲星发现55年:中国天眼展望
55年来,天文学家探测脉冲星的数目接近4000颗,其中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发现500多颗。脉冲星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天然实验室,其观测研究具有涵盖多波段和多信使(电磁波、引力波、中微子、宇宙线)的全方位特性。目前发现的脉冲星有10余种,星体的磁场、自转、质量、辐射机制等表现出多样特征,其起源与演化依然是个谜团。
2023-02-15
中微子流
宇宙射线
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召开2023年度战略研讨会
随后,王建民研究员、宋盛雨央博士、王于仨研究员、陈明君研究员、陈田祥副研究员、李正伟青年研究员、王夕露青年研究员依次介绍了AGN中的致密天体爆发与多信使观测、光干涉测量双黑洞轨道参数与纳赫兹引力波探测、X射线干涉望远镜、高能中微子望远镜、空间探测用硅微孔硬X射线聚焦镜的基础研究、超导探测器微纳加工平台建设、核天体物理与下一代MeV伽马谱线探测等内容,与会人员结合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2023-01-28
中微子流
天体物理
核天体
X射线
“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暨光电探测联合实验室”揭牌
王贻芳对与南京公司长期的合作历程进行回顾,感谢合作组成员完成了光电倍增管的研发,为江门中微子实验、高海拔宇宙观测站实验、锦屏中微子实验等诸多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希望能在合作组的努力下,为更多大科学工程装置的核心探测器件国产化做出更多贡献。
2023-01-19
中微子流
宇宙射线
核天体物理|走进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
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实验室)由清华大学和国投集团雅砻江水电共同建设。建成后,原有的4000立方米实验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可用于暗物质、中微子、核天体物理、深地岩石力学、深地医学等前沿基础科学研究。
2023-01-18
中微子流
天体物理
核天体
宇宙射线
核物理|研究人员合作用虚拟现实可视化辐射
反中微子是微小的无害粒子,不带电荷,大小为亚原子,核电站大量排放。它们是在核裂变过程中产生的,由于体积小且不带电荷,它们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过反应堆的结构。检测反中微子很困难,因为干扰带电粒子无处不在。他们穿越银河系,甚至来自我们的太阳。在传感器中,带电粒子会产生干扰,作为额外的“噪音”,在解释结果时混淆画面。
2023-01-05
中微子流
中微子质量上限又有新纪录 量子计算多技术路线齐发力
2022年德国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是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国际氚中微子实验(KATRIN)获得了中微子质量的新上限:0.8eV(电子伏特),首次将中微子的质量推向亚电子伏特级,打破了中微子物理学中与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相关的一个重要“界限”——1eV。这将有助于发现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定律。
2023-01-04
中微子流
粒子物理
原子能院研究成果为解释太阳系硒-74丰度作出贡献
宇宙中重元素的起源一直是核天体物理中极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被美国《发现》杂志列为当代物理学的11个未解之谜之一。
2022-12-30
中微子流
天体物理
核天体
宇宙射线|日本科学家在小行星“龙宫”表面发现太空风化的痕迹
没有大气层的天体会因为微流星体的高速撞击、太阳风粒子轰击、宇宙射线照射等原因表面慢慢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太空风化。
2022-12-22
太阳高能粒子
中微子流
宇宙射线
26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全球招标
科技创新
阅读排行榜
01
宇宙学谜团新线索:马约拉纳中微子或揭开物质与暗物质之谜
02
原子能院团队新法判定中微子质量顺序获重要进展
03
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预研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04
从深水中遥望深空 求解宇宙线“身世” 中国科学家酝酿在千米水下建造大型望远镜
05
核物理|研究人员合作用虚拟现实可视化辐射
06
高能中微子望远镜研究团队顺利完成首次深海测试工作
07
“拉索”:4410米高处,探索宇宙的超高能极限
08
宇宙射线|日本科学家在小行星“龙宫”表面发现太空风化的痕迹
09
核天体物理|走进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
10
装有7万吨液氩的探测器,能否探测到超新星产生的神秘中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