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超新星可短暂成为“PeVatrons”天然粒子加速器
近日,根据最新研究,超新星能够暂时转变为PeVatrons——可产生能量超过千兆电子伏特(PeV)宇宙射线的天然粒子加速器。这一发现为理解宇宙射线来源提供了新线索。星系际宇宙射线主要由高能粒子构成,其中大部分是质子,少量为重原子核。这些粒子大部分被地球磁场和大气层过滤,仅一小部分能到达地表。据估算,每秒大约有一道宇宙射线穿过人体。其能量范围广泛,从几电子伏特(eV)到几拍电子伏特(PeV),甚至高达一百万亿电子伏特,约为大型强子对撞机(LH...
核天体物理|追随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
在此基础上,空间天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人类可以突破地球大气层的阻隔,到地球以外观测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波段。新技术促使地面上的望远镜口径和分辨率不断提高,这些望远镜与空间天文卫星一道,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科学家得以发现了活动星系核、伽玛射线暴、X射线双星、引力透镜、暗物质与暗能量等一大批新的现象和天体。
原子能院在中核集团科技奖评选中再创佳绩,获奖数创十年最高!
由柳卫平、李志宏等完成的“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装置的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中核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由杨文、贺新福等完成的“反应堆结构材料辐照损伤多尺度模拟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核集团唯一一项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原子能院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由张天爵、贾先禄等完成的“10~2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自主研发和创新应用”项目荣获中核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由薛小刚、朱庆福作为团队带头人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临界安全创新团队”荣获中核集团创新团队奖。
“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启动
SKA是国际大科学工程,由政府间国际组织SKA天文台负责建设运行,澳大利亚、中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参与建设。宇宙磁场是SKA最初规划时确定的主要科学方向之一,也是我国SKA科学战略中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磁场在恒星形成、活动星系核喷流、星系和大尺度结构形成和演化等重要天体物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