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专家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韩泳江: 加大核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转化力度

核技术应用这位幕后英雄,已在医疗装备、临床诊断治疗、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大显身手。伴随人类日常的衣、食、住、行,释放源源不断的亲核力。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在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核技术应用产业体系,在反应堆、同位素、加速器、探测器等产业源头环节支撑保障基础扎实。在安全、医疗、工业加工等产业应用环节衍生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的重要产品和服务。近年来,我国持续... 03-07  
头条

抗电离辐射损伤,富氢水有办法!

现如今,核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可能会存在辐射损伤风险。近年来,氢气作为一种可清除自由基的辐射损伤防护剂,因其高效、低毒,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023-04-12 核技术

新实验探索宇宙中微子的起源

“这些能量真的很难想象,”阿尔伯塔大学的物理学家兼助理教授胡安·巴勃罗·亚内兹·加尔扎说,“当你考虑到如何在实验室中加速粒子,比如大型强子对撞机,并插入宇宙中的典型磁场时,就会意识到,你需要一整个星系大小的‘加速器’来激发中微子。” 2023-04-07 中微子粒子物理宇宙射线大型强子对撞机

科学家发现未知铀同位素

日本与韩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铀同位素——铀-241,其原子序数为92,质量为241,半衰期可能只有40分钟,这是自1979年以来科学家首次发现富含中子的铀同位素。研究小组指出,其研究方法可用来进一步了解其他重元素的同位素,也有望发现新同位素。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2023-04-07 放射性同位素

构建脉冲星极化阵列寻找新物理现象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高能所理论物理室任婧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在利用天文观测寻找新物理现象方面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基于脉冲星计时阵列(Pulsar Timing Arrays)已获得的观测数据,他们提出发展脉冲星极化阵列(Pulsar Polarization Arrays)以增强现有数据探索天体物理学和基础物理学的能力,并以超轻类轴子暗物质的探测为例论证了脉冲星极化阵列的物理潜力。该成果于3月23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2023-04-04 天体物理粒子物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探测马约拉纳中微子

一种约束中微子质量的方法是研究双β衰变(2νββ)的核,其中两个中子转变成两个质子,发射两个电子和两个反中微子。 2023-03-29 粒子物理中微子

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精确探测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

高能所牵头研制的慧眼卫星(Insight-HXMT)和极目空间望远镜(GECAM-C)成功地在硬X射线和软伽马能段对该伽马暴的瞬时辐射和早期余辉进行了国际最高精度的测量,不仅发现其具有迄今观测到的最大亮度,将伽马暴的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而且发现其各向同性能量也打破纪录,相当于在1分钟内释放8个太阳质量的全部能量,还揭示其产生了极为狭窄、极端明亮、接近光速运动的喷流,对这个千年一遇的天体爆发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 2023-03-29 伽马射线X射线天体物理宇宙射线

成果 | 北大高能物理组发现新的三玻色子物理过程并对希格斯与轻夸克耦合给出世界最灵敏探测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高能物理CMS团队李强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CMS实验收集的13 TeV质子—质子对撞数据。 2023-03-28 核技术核物理

利用 “圣杯”反应解码黑洞“禁区”,他们发现......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研究表明,黑洞质量“禁区”的位置和宽度与被称为核天体物理“圣杯”反应的12C(α,γ)16O的反应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较大的“圣杯”反应的天体物理反应率可以提高大质量恒星在核心氦燃烧结束之后16O的丰度,从而导致随后的恒星燃烧过程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正负电子对,使得黑洞质量“禁区”的上下限降低。 2023-03-28 天体物理核天体

空间中心关于冰盖内部温度和密度廓线主被动微波联合探测研究获进展

近期,白东锦、董晓龙、朱迪等人在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空基主被动冰川探测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分辨率极区冰冻圈主被动微波探测技术”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同国外合作者联合研究冰盖内部温度和密度廓线的主被动微波联合遥感探测方法取得重要成果,并利用现有主被动遥感观测数据条件下应用到实际冰盖区域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2023-03-22 专家观点

质谱流式高灵敏单细胞检测研究获进展

此外,MCP聚合物标签只可与稀土金属和铋等的三价离子配位(对应约40个检测通道),超过60%的同位素通道并没有实际使用,制约了质谱流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指标检测能力。由此可见,提高质谱流式金属标签的灵敏度,实现低丰度细胞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开发新的质谱流式同位素通道,提高质谱流式多指标检测能力是当前质谱流式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2023-03-21 同位素分析

巨噬细胞富马酸盐水解酶抑制mtRNA介导的干扰素产生

利用无偏见的代谢组学和稳定的同位素辅助追踪,研究人员表明,在脂多糖刺激后,会诱发炎症天冬氨酸-精氨酸分流。 2023-03-17 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技术

大科学装置如何推动建制化基础科学研究 | 全国两会

“大科学装置天然具备建制化科学研究的特点。”王贻芳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和江门中微子实验,从装置设计、建设、运行到数据处理、科学研究,都采用有组织的模式,不仅有国际合作组、执行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等各种管理委员会,还有不同的系统和子系统,这种金字塔型管理体系由专人负责。 2023-03-09 大科学装置中微子流

全国人大代表罗琦谈核医疗:不仅是为了对抗癌症

罗琦介绍,目前国内生产的医用同位素主要利用研究堆辐照。但我国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研究堆的数量屈指可数;而美国现在运行的研究堆有25个以上。这意味着国家需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国家的核基础能力。可利用已有的堆来辐照,同时也可以建一些专门的生产堆来生产医用同位素。 2023-03-07 医用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核医学

孙志嘉:发挥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 | 全国两会

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为抓手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是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提升高水平科技创新、打造新经济发展引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围绕“四个面向”,在多个领域开展了重大原始创新研究,衍生了一批公共创新平台,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 2023-03-07 中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

宇宙射线观测 科学家探测到碳氧离子射电复合线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利用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首次探测到了碳氧离子射电复合线。基于此发现,该团队准确测量了M42电离区的碳氧离子丰度。研究成果表明,离子射电复合线有望成为测量元素丰度的常规手段,对精确测定星际空间,特别是高度消光区的元素丰度具有重要意义。 2023-03-07 宇宙射线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