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电子新闻
6月11日至7月1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完成了本年度的同步辐射专用光模式运行,共为用户提供有效机时462.29小时。本次专用光参加实验的用户来自国内97个单位,包括19个中国科学院内单位、69所高等院校、5个其他研究机构、2家医疗机构和2家企业。本次专用光运行期间,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12条光束线站投入了对外开放运行,共为280余个研究课题提供同步辐射机时。用户研究课题涉及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环境、地学、物...
2024-07-13
据《自然》报道,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已经开始对未来环形对撞机(FCC)第一阶段展开可行性研究。然而,作为合作伙伴之一、持续为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德国政府表示,他们已经负担不起更多支出。这将使该超级对撞机计划面临严峻挑战。FCC艺术图。图片来源:PIXELRISE/CERNCERN对FCC开展的第一阶段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研究。第一阶段被称为FCC-ee,涉及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该阶段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完成,预计耗资约170亿美元。...
2024-06-17
近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北京谱仪III实验首次测量了X(2370)粒子的自旋宇称量子数,结果为0-+。这一实验结果支持X(2370)粒子是理论上预言的最轻赝标量胶球的解释。论文于2024年5月2日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的方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32,181901 (2024))。在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胶子是传播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根据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规范理论特性,胶子间可以存在...
2024-05-13
近日,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周辰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方亚泉团队合作,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希格斯物理的模拟分析中,尝试基于国产的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支持向量机(QSVM)的ML算法,分析希格斯粒子衰变到双光子过程,达到了与传统SVM类似的敏感度;并且,基于国产量子计算机硬件的结果与国际上同类量子计算机的结果也是可比的。
2024-03-18
在北京西郊地下,占地5.75万平方米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正在运行着。202米长的直线加速器通过两条输运线连接着周长240.4米的环型加速器,正负电子束会被加速到符合实验需求的能量,最终抵达最南侧的对撞点。
2024-02-19
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物质,是人类科学史上发现的第一个反物质。反物质经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但它却不完全是科幻的,而是真实存在且有科学依据的。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的正负电子对撞机里每天上演着物质与反物质大战——正负电子对撞。
2023-09-25
中国的大科学装置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零开始,随着祖国的强盛、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发展起来。高能所建设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启了我国建设大科学装置的序幕,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高能所两个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2023-08-29
那么,脉冲星是怎么产生这些射电信号的呢?这是一个很复杂也很有趣的问题。我们目前认为,脉冲星辐射是由高能粒子在磁场线上运动时产生的。这些粒子是从脉冲星两极附近的极点区域产生的,它们是由强烈的电场将原子核和电子从表面剥离,并使之成对产生正负电子而形成的。
2023-08-19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2003 年提出设想,2007年开始建设,是我国继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后的第二个粒子物理大型实验装置。2012年大亚湾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使我国中微子研究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2023-07-28
中国的同步辐射装置建设发端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合肥光源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BSRF 是按照“一机两用”的方针,作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附属设施于1989 年建设完成的国内第一个用户装置。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