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首页
政策法规
技术装备
辐照加工
电子加速器
仪器仪表
核分析技术
同位素
辐射防护
产业应用
安防领域
农业领域
环保领域
医学领域
食品领域
工业领域
军工领域
国际视窗
专家观点
产业经济
园区项目
公众科普
产业活动
视频
辐照地图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 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建成运行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日前举行的报国讲坛上获悉,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已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成运行,正积极与骨干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钍基熔盐堆工业应用。徐洪杰研究员在报国讲坛做报告。何静 摄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负责人徐洪杰研究员,在题为《从上海光源到钍基熔盐堆(追赶、超越三十年)》的报告中介绍,熔盐堆以熔盐作为冷却剂,是第四代裂变核反应...
中国即将开建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
丹麦与瑞士合作验证钍基熔盐堆技术
核聚变技术迈向商业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核聚变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被称为“世纪实验”的一次实验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成功证明,核聚变可以成为一种可行的清洁能源。该实验显示,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了输入的能量,彻底改变了科学家们对核聚变的看法
核技术
中美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协定第五工作组2024年会议在京召开
近日,中美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协定(PUNT)第五工作组2024年会议在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下简称核安全中心)召开。中美放射源监管合作始于2007年,是基于PUNT开展的中美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具体执行机构为PUNT第五工作组,中方主要成员单位为生态环境部及其下属核安全中心,美方成员单位为美国能源部及其下属国家实验室等。合作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废旧放射源收贮、放射源设施实物保护升级、放射源运输安全,以及相关国内外培训和技术标准研...
2024-11-04
核技术
美国
我国科学家揭示量子相干与量子功关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荣星等人基于固态单自旋量子体系,对量子系统中的最大可提取功开展了系统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通过提升量子系统的相干,可以有效提升量子态中的最大可提取功。该成果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在热力学研究中,理解一个系统能够被提取出多少功,具有十分基础且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问题,理论研究者们提出了量子系统在循环幺正演化下的最大可提取功这一物理量,并于近期指出...
2024-11-04
核技术
Focused Energy宣布在湾区建设最先进的激光聚变开发设施
10月23日,Prnewswire报道了Focused Energy的重磅消息,该公司计划在旧金山湾区建设一个最先进的激光聚变开发设施。该设施所在地将同时作为公司的美国总部,容纳世界先进的高能原型惯性聚变激光器,这对于开发商业化可行的聚变能和解锁无限、清洁的能源至关重要。Focused Energy首席执行官Scott Mercer表示,选择在湾区建设此设施是因为该地区拥有难以置信的人才库,同时公司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国家点火装置(NIF)的科学家们合...
2024-11-04
核技术
美国
悬浮偶极场磁约束迎来里程碑,OpenStar Technologies超导磁体制造完成
10月27日,位于新西兰惠灵顿的商业聚变公司OpenStar Technologies宣布,其计划建造的悬浮偶极场反应堆(LDR)的核心部件-超导磁体Junior已制造完成并开始通电测试,这也标志着悬浮偶极场聚变装置迎来了首个里程碑时刻。Junior重达半吨,呈甜甜圈形,由14个使用ReBCO超导体的非绝缘线圈组成,每个线圈缠绕长达100圈,交替使用高温超导胶带和焊膏层,然后将线圈放入温控烘箱中,以均匀分布焊料。为了保证质量,它们在液氮(77K)中进行了测试并使用FEM(有限元...
2024-11-02
核技术
法国企业合作开发超小型堆用数字孪生技术
日前,法国工程集团Asystem和微堆开发商Naarea宣布将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探索新兴和先进的数字技术,并将其整合至后者的数字孪生系统中。Naarea开发的超小型熔盐快堆将充分利用废旧放射性材料、钍和未使用的采矿废料等尚未开发的潜力。在开发出超小型堆(XSMR)后,该公司计划将其用于交通、农业、智能建筑等领域。Naarea预计到2030年制造出首批电功率40MWe、热功率80MWt的XSMR。2021年12月,Naarea宣布与Asystem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XSMR项...
2024-11-02
核技术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检测反中微子辐射的新方法
库尔恰托夫化学研究综合体发光和探测器材料实验室和中微子物理系的员工与来自白俄罗斯多个科学中心的同事一起开发了一种探测反中微子辐射的新方法。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种探测器元件,由两种不同的发光材料组成:塑料和基于硅酸锂钙的新型闪烁体。此类探测器也称为 phoswich 探测器(源自英语单词phore和sandwich)。众所周知,反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供参考:在没有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其在钢中的射程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10万倍。然...
2024-11-02
核技术
中微子
俄罗斯
天体物理学家首次观察到中子星合并过程中重元素的产生
丹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团队首次测量了两颗中子星合并后产生的辉光中的物质温度,并观察了原子核和电子形成原子的过程。这一发现使得确定这一极端事件的物理性质并解释比铁重的元素的起源成为可能。2017年,天文学家记录了AT2017gfo事件,该事件是两颗中子星合并的结果。这种罕见的现象被称为千新星,伴随着大量能量和物质的释放,是研究核合成过程(质子和中子形成新核)的理想实验室。回想一下,在两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中子星合并...
2024-11-02
核技术
俄罗斯
原子核
Gold Hydrogen在南澳大利亚取得了地球浅层氦-3的突破性发现,有望改变全球能源产业格局
10月30日,Gold Hydrogen在其位于南澳大利亚的拉姆齐项目中取得了氦-3的突破性发现,牛津大学已确认其存在于该地点的天然氦系统中。由于氦-3是一种对核聚变至关重要的稀有同位素,因此这一发现对于核聚变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消息一经发出,还推动了Gold Hydrogen公司股价的大幅上涨,当天股价飙升至0.97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了32.66%。突破性发现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对拉姆齐项目钻探计划的样本进行了详细的同位素分析,发现Gold Hydrogen...
2024-11-01
核技术
科学家计算出轴对称偏振光涡旋激光器产生的伽马射线的空间分布
近日,日本国立自然科学院分子科学研究所的Yoshitaka Taira及其研究团队取得一项新进展。经过不懈努力,他们计算出轴对称偏振光涡旋激光器产生的伽马射线的空间分布。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10月30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A》上发表。据悉,利用李纳-维谢尔势可以计算出高能电子发射的电磁辐射的极化特性和空间分布,这些特性由电子轨道的变化来表征。在涉及电子与激光相互作用的汤姆逊散射或康普顿散射中,电子的横向运动是由激光的...
2024-11-01
核技术
伽马射线
日本
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国原发〔202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国有资产、药品监督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科研院所,有关行业协会:现将《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发展...
2024-11-01
核技术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开展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管理情况座谈会
近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组织召开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管理情况座谈会,会议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进行座谈,中心副主任毛亚虹,辐射源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毛亚虹副主任在座谈会上阐述了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监管的重...
2024-10-31
核技术
辐射安全
南方先进光源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
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最佳拍档,计划毗邻散裂中子源建设的另一个大科学装置——南方先进光源的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24年10月26日,南方先进光源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中国香港举行,会上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与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八所高校及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两个学术机构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以深化与港澳的科研合作,共同探...
2024-10-31
核技术
大科学装置
X射线装置
新型光敏剂:提升激光对肿瘤杀伤效率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副教授袁振伟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课题组,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宋峰岩共同研发出一种无重金属原子的Ⅰ型光敏剂。该光敏剂适用于双光子激活型光动力疗法,可治疗乏氧肿瘤,推动了光动力疗法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光敏剂与激光相互作用消灭肿瘤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肿瘤时,该疗法利用光敏剂和激光相互作用产生活性氧,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2024-10-30
核技术
核医学
美国宇航局利用EQ-400为高光谱望远镜校准!
Energetiq Technology的LDLS™技术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成为光学元件测试和校准的理想之选。在本篇应用说明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科学家们为何青睐EQ-400 LDLS来校准高光谱望远镜上的探测器。这款望远镜将用于观测地球上的海洋,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监测全球浮游植物分布的NASA PACE任务EQ-400作为PACE任务的关键校准光源,该任务于2024年2月成功发射升空。PACE卫星搭载的海洋颜色仪器(OCI)是...
2024-10-30
核技术
碘-125粒子植入:“微核”武器精准打击肺癌!
在抗击肺癌的战场上,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即碘-125粒子植入术。这项技术如同一把锐利的粒子剑,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什么是粒子植入?粒子植入治疗是在CT、超声等影像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射线的碘-125粒子用一套特殊的器械,将封装的放射性核素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及其浸润或转移灶,对肿瘤组织进行不间断照射,最大程度达到抑制、破坏并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核心是放射粒子,每个碘125粒子就像一个小...
2024-10-30
核技术
核医学
放射诊疗
2017条
上一页
1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135
下一页
全球招标
科技创新
阅读排行榜
01
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 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建成运行
02
中国即将开建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
03
丹麦与瑞士合作验证钍基熔盐堆技术
04
核聚变技术迈向商业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05
印度寻求部署批量化220 MW的PHWR机组
06
“中国在‘人造太阳’计划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访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总干事巴拉巴斯基
07
世界第一座电网规模聚变电厂ARC的原型机SPARC迎来新进展
08
2025全国两会丨聚焦“核技术应用”之声
09
核电站,真的安全吗?
10
全国政协委员韩泳江: 加大核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转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