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阿巴拉契亚实验室合作,收集了全球74篇利用氮15田间原位示踪法量化玉米农田肥料氮去向的文献,从中提取了366个观测数据。
2021-08-26
稳定同位素氮15肥料示踪剂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帮助下,古巴国家农业科学研究所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作,一直在实施利用辐照和生物技术的育种计划,开发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生长条件的新品种。
2021-08-25
国际原子能机构辐射育种
作物育种技术是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诱变育种又是作物育种技术的一种。那么诱变育种到底是什么?它是利用了什么样的原理对农作物进行育种?这种技术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呢?
2021-08-22
辐射育种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局 (APHIS) 正在对所有从墨西哥进口的新鲜无花果的商业托运实施限制,从8 月 24 日起生效。
2021-08-20
食品辐照安全病虫防治美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仁忠研究组以我国温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碳13氮15双标同位素示踪,揭示出温带森林中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的冬季氮吸收能力及氮利用策略。
2021-08-16
氮15肥料示踪剂同位素示踪法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是一种诱变育种。普通作物种子通过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在宇宙空间中经过高能粒子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多种因素作用,使作物自身基因产生变异。
2021-08-06
宇宙射线航天育种
根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为了达到生物安全要求,对香料种子进行辐照处理是安全的,如茴香和芹菜种子在第一次抵达港口时,可以使用批准的设施进行25kGy的γ射线辐照处理。
2021-07-29
植物检疫辐照
多年来,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的植物病理学家纳塔莉亚·佩雷斯(Natalia Peres)一直在使用紫外线辐射系统来阻止草莓病原体。佩雷斯今年甚至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该系统有助于控制白粉病。
2021-07-23
病虫防治
核幅射技术在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辐射农作物改良、辐射杀虫灭菌、辐射刺激生物增产、辐射加工农副产品、辐射保藏食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21-07-20
辐照杀菌病虫防治辐照技术科普
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搭载返回式太空舱,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的高真空、宇宙射线、微重力等特殊环境的共同诱变作用,使生物自身产生基因变异,再回到陆地上,经过科研人员多代筛选、培育,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
2021-07-15
航天育种辐射育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阿巴拉契亚实验室合作,收集了全球74篇利用15N田间原位示踪法量化玉米农田肥料氮去向的文献(图1),从中提取了366个观测数据,系统分析比较了常规耕作条件下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去向的地区间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
2021-07-09
氮15肥料示踪剂
核科学和核技术通过昆虫不育技术 (SIT) 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帮助抑制了此类害虫。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合作,帮助各国实施昆虫不育技术,其中使用辐照对害虫进行消毒,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或根除昆虫种群。
2021-07-07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辐照杀菌病虫防治
之所以人们会带种子上太空,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基因培育,在宇宙特殊的环境下,种子就有可能会产生变异,这样的话就可以培育出更加理想的新品种了。
2021-07-02
航天育种辐射育种宇宙射线
航天育种也称航天诱变育种或空间诱变育种,是通过返回式卫星等航天器将动植物微生物种质带到地外空间,诱导其发生突变和变异,返回后在地面选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2021-06-29
辐射育种航天育种
一年多以前,可实现基因组所有12种单碱基自由转换的引导编辑技术诞生。6月10日,中国科学家在《自然—植物》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引导编辑技术首次在水稻中实现定向进化,并创制了可供育种的新种质。“我们筛选到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甚至通过理化诱变和基因编辑也难以创制出来的位点。”魏鹏程说。
2021-06-14
辐射育种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