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MEPhI)的一支员工与研究生团队在医疗设备进口替代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成功开发出专为俄罗斯本土生产设计的电子源原型,这一核心部件是肿瘤放射治疗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项目由创新援助基金会“UMNIK - 电子项目团队”资助,研发人员同时接受俄罗斯原子能大学技术加速器及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的联合培训。团队负责人安德烈·巴托夫(Andrey Batov)表示,项目成果将推动俄罗斯医疗设备自主化进程,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目前,俄罗斯医疗机构使用的放射治疗系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英瑞合资企业Elekta是主要供应商之一。然而,2022年该公司因零部件供应中断,导致已安装的治疗设备面临功能风险。作为系统核心部件的电子源需每两年更换一次,但长期依赖进口限制了医疗服务的稳定性。
2023年,俄罗斯政府批准在外国医疗设备上安装非原装部件后,一家俄罗斯医疗设备服务公司向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提出合作需求,委托开发可在本土企业生产、同时兼容进口治疗系统的电子源。项目由该校电物理装置系一支年轻团队承担,成员分工明确:尼基塔·萨马罗科夫(Nikita Samarokov)负责电子源研发,雅科夫·阿巴库莫夫(Yakov Abakumov)主导设计文档,罗曼·兹布鲁耶夫(Roman Zbruev)测试支架稳定性,安德烈·巴托夫则统筹生产转化。项目科学总监为电物理装置部首席工程师、物理和数学科学候选人塔拉斯·邦达连科(Taras Bondarenko)。
目前,电子源原型已完成技术验证,团队正着手开发预生产版本,计划由别尔哥罗德地区企业生产。安德烈·巴托夫强调,设计注重技术先进性与可生产性,确保俄罗斯企业能够大规模制造,且无需依赖进口备件。
据团队预测,首批产品将于2025年底前投产,年需求量约10台,具体取决于现有设备电子源的更换周期。项目初期获得Umnik创新援助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为后续技术迭代奠定了基础。
此次研发标志着俄罗斯在医疗设备自主化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未来有望推动本土供应链完善,降低对进口技术的依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