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III新闻

北京谱仪III实验首次利用超子-反超子对验证量子空间的非局域性

近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国际合作组的中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通过一种自旋为1/2的特殊重子类物质名为超子的特殊粒子,以高达99.99999%的置信度证实量子世界的非局域特性,成功验证量子力学中著名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现象,为深入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提供了关键性新证据。在日常生活中,两个相隔很远的物体无法瞬间影响彼此。但在... 2025-06-20

北京谱仪III实验首次观测到Ds到双矢量介子的新衰变模式

近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合作组在粲介子强子衰变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the W-Annihilation Process Ds+→ωρ+ and Measurement of Ds+→Φρ+ in Ds+→π+π+π-π0π0 2025-06-10

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新的轴矢量奇异偶素粒子

近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合作组在奇异偶素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观测到一个新的轴矢量奇异偶素粒子,并命名为X(2300)。该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an axial-vector state in the study of the decay为题发表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4, 191901 (2025))。奇异偶素态是由奇异夸克(s)与其反夸克(s_bar?)构成的束缚态,与强相互作用中的色禁闭密切相关,在理解低能区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 2025-05-21

兰州大学联合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基于BESIII数据发现Ω-超子激发态的实验证据

近日,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肖栋青年研究员与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罗涛课题组合作,在Ω-超子激发态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Evidence for two excited Ω- hyperons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4, 131903 (2025))上。该成果基于中科院高能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的北京谱仪III(BESIII)探测器获取的实验数据完成。1964年,盖尔曼(M. Gel 2025-04-21

北京谱仪III实验发现Ω超子激发态的实验证据

近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合作组在超子Ω-激发态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Evidence for two excited Ω- hyperons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4, 131903 (2025))上。1964年,盖尔曼(M. Gell-Mann)和茨威格(G. Zweig)提出夸克模型,用于强子(指夸克在强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束缚体系)分类,盖尔曼因此获得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 2025-04-11

ITM同位素技术慕尼黑公司计划携ITM-11进军美国市场

ITM 同位素技术慕尼黑 SE 公司(以下简称ITM)正筹备将其放射性药物疗法 ITM-11(177Lu-依多曲肽)推向美国市场。此前,该疗法的 III 期试验结果已显示出在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方面的显著优势,优于诺华公司的靶向疗法 Afinitor(依维莫司)。ITM 计划在获得第三阶段 COMPETE 试验(NCT03049189)的完整数据后,于 2025 年晚些时候向美国监管部门提交批准申请。该试验的完整结果已于 3 月 6 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欧洲神经内分泌... 2025-03-10

新研究探索减少聚变系统燃料滞留方法

近日,一项发表在《核材料与能源》杂志上的新研究,通过将样品暴露在通用原子公司的托卡马克DIII-D的过热等离子体中,深入探讨了聚变燃料在聚变容器壁上的滞留问题 2025-02-27

北京谱仪III实验通过粲重子衰变研究奇特轻强子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冒亚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团队合作,基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 2025-01-25

冒亚军、王大勇课题组在粲重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团队冒亚军、王大勇课题组与合作者基于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采集的正负电子对撞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以超过10倍标准偏差的统计显著度首次观测到粲重子Λc+衰变为中子、正电子与电子中微子的半轻衰变过程 2025-01-20

朱世琳课题组在P波分子型共振态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探索强相互作用物质结构是当前高能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前沿。2003年来,BaBar、Belle、BESIII、LHCb等实验组相继报道了一系列奇特强子态,这些态超越了由正反夸克组成的介子或三夸克构成的重子的传统图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朱世琳团队和兰州大学刘翔团队合作,利用介子交换模型对强子分子态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2011年预言的隐粲五夸克态被2015年、2017年LHCb实验证实,2012年预言的双粲DD*分子态被2021年LHCb实验证实,该实...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