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粒子新闻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证实反超氦-4形成理论

4月14日,塔斯社报道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物理学家通过观测新发现的反超氦-4(迄今最重反物质)形成过程,在重粒子碰撞实验中验证了两种主流反超氦-4形成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证实了统计热力学模型(SHM)的有效性。研究团队利用ALICE探测器,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铅核碰撞实验中首次追踪反超氦-4的形成路径,并精确测量其质量与形成频率。实验数据显示,超氦-4与反超氦-4粒子的生成概率高度一致,与SHM理论预测结果吻合... 2025-04-15

国际原子能机构启动新项目聚焦聚变反应堆钨杂质问题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宣布启动一项新的协调研究项目(CRP),项目编号为CRP F43028,旨在解决聚变反应堆等离子体中的钨杂质问题。该项目页面可通过指定链接访问,于2025年2月27日获得批准,设计工期为5年,开放参与提案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30日。钨因其优异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被计划用作下一代聚变装置的壁面材料。然而,在聚变反应过程中,等离子体粒子与钨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壁面侵蚀,进而将钨杂质引入等离子体中。这些杂质的存在会显著影... 2025-04-14

德研究团队突破单粒子衍射成像技术难题 助力分子结构解析

光学激光器可用于对准复杂的生物分子,实现单分子成像近日,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自由电子激光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与国际同行合作,在单粒子衍射成像(SPI)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技术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重建纳米粒子和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但传统方法需对数十亿个粒子成像,且图像清晰度受限。此次研究通过激光诱导取向技术显著改善了分子成像效果,为解析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开辟新路径。激光诱导取向技术基于分子各向异性极化率与激光... 2025-04-13

俄科学家开发新型干涉仪 助力SKIF同步辐射源发射率测定

近日,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德克尔核物理研究所(以G.I.命名核物理研究所分支)及SKIF集体使用中心的科研团队,正致力于开发一款独特的干涉仪,用于精准测定SKIF同步辐射源的关键参数——超低发射率。SKIF在周期性同步辐射源中,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最低的发射率特性脱颖而出。据悉,该干涉仪预计于2025年底与SKIF储存环同步投入运行。带电粒子束SKIF的模拟图像发射率作为循环同步辐射源电子束的核心参数,其数值越小,光源的亮度则越高。... 2025-04-12

理论家提议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研究新型量子干涉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室贾宇研究员与合作者在粒子物理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首次提出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研究新型量子干涉效应。该成果于4月7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4, 141901)。该研究聚焦于电子-正电子对撞机中双光子融合产生强子的过程,以双光子产生π介子对为基准过程,提出了一类全新的方位角相关观测量。研究发现,由于电子和正电子束流发射的准实光子具有强线性偏振特性,在横向动量依... 2025-04-12

ATLAS合作项目在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研究上取得进展

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TLAS和CMS合作组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为理解宇宙运作方式开启了新窗口。这一发现揭示了一个神秘场的存在,基本粒子通过与该场相互作用获得质量,该过程受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支配。尽管该机制于1964年首次提出,但仍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最不为人知的现象之一。为探索这一关键机制,物理学家需要大量高能粒子碰撞数据。展示一个候选事件:通过矢量玻色子散射产生两个W+玻色子,随后它们衰变为两个μ子和两个&m... 2025-04-12

科学家测定最精确中微子质量上限 不足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国际氚中微子实验(KATRIN)团队10日公布了对中微子质量上限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将其限定在0.45电子伏特(eV)以内,这还不足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这项成果进一步约束了这一宇宙中最神秘的基本粒子之一,并推动物理学超越标准模型发展。该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安装KATRIN主光谱仪的内电极系统。图片来源: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作为电中性的基本粒子,中微子是宇宙中最丰富的粒子之一,以三... 2025-04-11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聚变装置辐射安全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4月2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聚变装置辐射安全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进一步规范聚变装置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当前,我国聚变研究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已建成多座聚变装置,其中部分装置计划开展氘氚燃烧、氢硼聚变等实验研究,聚变能应用的工程化设计研究也在稳步推进。聚变装置作为大型科研设备,技术复杂且种类多样,其辐射安全风险与传统裂变堆和粒子加速器存在差异。《通知》明确,本通知所指聚变装置是指开展受控核... 2025-04-08

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颁发给大型强子对撞机四大实验合作组 数百名中国科研人员共享殊荣

当地时间2025年4月5日,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基金会在美国洛杉矶宣布了2025年科学突破奖获奖者名单。包括数百名中国科研人员在内,来自70多个国家的13508名研究人员共同荣获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以表彰这些物理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详细测量研究确认了对称性破缺产生质量的机制、发现新的强相互作用粒子、研究稀有过程和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对最短距离及最极端条件下的自然探索。所有的获奖者分别代... 2025-04-08

科学家提出“μ子之谜”新解释

近日,物理学家针对大气中μ子(一种不稳定基本粒子)数量的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不符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这些μ子源于高能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认为,理论计算出现偏差的原因可能是低估了此类射线的能量。目前,宇宙射线的能量通常依据普遍接受的标准模型规则和公式来估算,该模型描述了所有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然而,高能量下的新物理效应导致宇宙射线能量估计出现严重偏差,进而使得预期的μ子数量不准确...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