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全国各地复工复产精准稳妥推进。3月21日,记者从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标准运行,在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科研人员潜心科研,技术行政人员提供全力支撑保障,多个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或即将取得重要进展。
2020-04-10
近年来,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不良影响引起了极大关注。最近研究表明,塑料材料能够破碎成纳米塑料并在环境中积累。纳米塑料可以表现出与本体材料差异明显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020-04-10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了解到,日前,该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放射化学实验室核技术扩项项目竣工并运行,标志着南海局放射性检测与评价、核与同位素技术应用研究新里程的开启。
2020-04-10
为了为核医学专业人士及其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五大洲的专业医学人士共享了遏制COVID-19传播的方法。这些策略,经验和预防措施的汇编旨在为核医学诊所做出有关患者护理的决策提供支持。
2020-04-09
核技术是帮助减轻和适应持续的气候和海洋变化影响的重要工具。核示踪剂和同位素技术可用于监测海洋酸化和其他海洋压力源的影响,并帮助确定水中的污染源。研究结果可以促进科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做出明智的决定,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
2020-04-09
两台新仪器的到来,补齐了无锡市大气智慧监测“最后一块拼图”。昨天,记者来到周新东路123号市环境监控中心,爬6层楼到达环监大楼天台,进入环境监控中心空气自动监测站,看到了两位“新成员”:“大白”和“小黑”——无锡首台VOCs自动监测仪、首台大气重金属分析仪。
2020-04-06
4月1日,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广西将在边境和核设施周边再新建5个国控大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自动站”)。建成后,广西自动站数量将达到33个,对全区14个设区市形成全覆盖。
2020-04-02
3月31日,记者从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修复材料国际研究中心获悉,为解决高放废液(高放射性、高酸、高离子浓度)高效安全处理处置这一世界性难题,在该中心主任晏敏皓研究员的带领下,他们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高选择吸附效率、高稳定性、低成本等特点,可工业化生产的特种树脂材料,即将投入生产。
2020-04-01
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三沙海域海水水质监测,南沙岛礁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正式运行,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已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2020-04-01
3月20日,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组织省生态环境厅等有关部门专家验收检查组深入巴中市,对国控巴中巴州区大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进行整体验收检查。
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