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对福清核电开展了运行专项检查,范围包括核电厂防火、防内部水淹、恶劣天气防护、核材料衡算和实物保护等领域,排查化解重大核与辐射安全隐患。
2022-07-19
2018年7月,质子中心项目动工建设;2019年10月,获国家卫健委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12月,项目医疗综合楼封顶;2020年8月,质子治疗区主体封顶;12月,医疗综合楼完工;2021年3月,举行超导回旋加速器吊装仪式;2022年4月,质子临床研究中心正式启用;5月,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组织专家组对质子治疗系统项目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前检查;7月6日,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中心质子设备经国家生态环境部审批,获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2022-07-18
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西南监督站)却有这么一群监督员始终在一线现场,保持监督力度不改、监督要求不降,用汗水和坚守确保高温天气下的核与辐射安全。
2022-07-18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通过湘西惹迷洞高精度测年(大部分测年误差<10年)石笋的高分辨率(<4年)碳氧同位素(δ18O、δ13C)和微量元素(Mg/Ca、Sr/Ca和Ba/Ca)记录,重建了我国中南地区5.7-3.9ka时期的降水变化,并对比了江汉平原新石器文化的分布和演化。
2022-07-18
为进一步加强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的监督管理,提高设备安全监管质量,优化监督管理流程,保证民用核设施的安全运行,国家核安全局开展了核安全设备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为该系统建设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包括配置测试环境软硬件资源、提供项目技术规范和文档模板、审核项目技术文档、参与用户测试和系统终验、负责上线后技术运维等。当前,系统已完成各功能模块的开发,待上线试运行。
2022-07-15
近日,生态环境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东北监督站)召开分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2022年度第二季度全面从严治党形势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2022-07-15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环境放射性团队在前期大气颗粒态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自主设计研发了大气碘同位素形态串级采样器,筛选超低本底采样基质,优化燃烧程序、捕集液参数,分离环境大气中颗粒碘、气态无机碘和气态有机碘,并采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和ICP-MS测量技术,建立了超灵敏环境大气中的129I和127I形态的分析方法。
2022-07-14
此次论坛以“安全赋能发展,核力创造未来——辐射防护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中科院院士柴之芳、吴宜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琦分别围绕环境辐射防护、中子科技与核技术应用创新、新一代核能技术特征与辐射防护及核安全发展等作主题报告。
2022-07-14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相关要求,进一步压实营运单位核安全主体责任,近日,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北监督站)组织召开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大学核研院)2022年度核安全定期对话会。
2022-07-13
核安全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核燃料换料人员作为承担核燃料组件操作的关键人群,所处工作环境复杂,对换料人员操作技能、现场经验和核安全意识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组织广大员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将进一步引导广大员工学习技能技术的热情,让员工立足岗位比学赶超,更好的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为核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