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新闻
6月3日,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内,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与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基于国产钼-100器产同位素研发合作框架协议》,将利用自主研发的加速器设备将钼-100转化为医用同位素钼-99和锝-99,这标志着我国在医用同位素领域的国产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锝-99是目前核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用放射性核素,在骨骼、心脏、肺部、甲状腺等器官的显像检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2024-06-06
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处理,是医学界公认的难题。近日,西南科技大学段涛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传统中草药对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具有良好的促排、清除效果。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无机化学》上。铀被誉为核工业的粮食,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和化学双重毒性。它可通过摄入、吸入和伤口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内污染,并沉积在肾脏和骨骼等器官中,最终增加肾损伤和骨肉瘤风险。螯合疗法是目前治疗铀等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使用...
2024-05-25
《自然》官网22日发布了近50年来首篇放射性核素治疗领域论文。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刘志博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CTR),这是核药物设计的颠覆性技术,并在肿瘤诊治中得到了优异的早期临床研究数据,有望改写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指南。
2024-05-24
4月22日,中核集团中国同辐所属单位中核高通宣布:国内首条年产万居里级无载体镥-177生产线、年产能千条级锗镓[68Ge-68Ga]发生器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正式具备万居里级镥-177、镓-68等两款医用核素的生产供应能力,真正实现国产化大规模商业化供应,有效缓解国内两款核素供应不足、依赖进口的问题。
2024-04-23
近日,中辐院小型化多核素加速器质谱(MILEA)顺利完成安装调试并通过技术验收,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国内首台小型化多核素300 kV AMS,实现了14C、129I、锕系等核素的超灵敏测量,将为药物微剂量示踪、内照剂量生物样品监测、低水平放射性快速测量等方面获取可靠数据提供技术支持。
2024-04-11
3月27日,由天津市核学会主办的医用同位核素制备技术转化研讨会在核理化院/公司津南院区顺利召开。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常委会秘书长边守川,核理化院/公司院长、总经理,天津市核学会理事长姜宏民,核理化院/公司副院长、副总经理韩若昊出席会议。
2024-03-29
3月12日,原子高科与中辐院签署联合研发协议,原子高科副总经理隋艳颖与中辐院副院长于伟跃代表双方郑重签署科研项目联合研发协议,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共同推进α核素药物项目的研发与平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024-03-15
自然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且,原子核几乎承载了原子的所有质量,换句话说,是原子核承载了自然界万物的质量。经过上百年的努力,现在已经知道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2024-02-26
根据发表在《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月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PRRT)对控制转移性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在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对转移性胰岛素瘤患者的PRRT治疗研究中,超过80%的患者症状得到了长期控制,近60%的患者能够减少其他药物的使用。
2024-02-24
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团队利用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通过熔合蒸发反应合成了锇-160和钨-156两个新核素。研究发现,锇-160(中子数为84)具有α放射性,而钨-156(中子数为82)具有β+衰变的放射性。团队测量了锇-160的α衰变粒子能量、半衰期及钨-156的半衰期等性质。
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