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新闻
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X射线已广泛用于从体检到机场安检等多个领域,其在科学领域的重要用途之一是识别样本材料。迄今X射线能检测样品的最小质量约1阿克(1克等于10^18阿克),大约有10000个原子。由于单个原子产生的X射线信号非常微弱,因此无法使用传统的X射线探测器探测单个原子。
2023-06-02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主要采用带电检测及在线监测技术实现。带电检测指电力设备在运行状态下进行,主要通过巡检人员或巡检机器人使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完成,从技术领域上看,带电检测主要利用红外线测温、X射线、超声波等技术手段。
2023-05-31
2020年11月,医院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底,和祐国际医院与日立签订设备采购协议,将配置日立质子重离子一体型系统,同时建设1间配备360°旋转机架的质子治疗室和2间配备了3种不同入射线角度的重离子治疗室,并预留1间治疗室为将来技术升级做好准备。2022年11月,和祐国际医院质子重离子项目通过环评、职评审批。2023年4月,和祐国际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项目同步加速区顶板浇筑完成。
2023-05-30
检查组听取了高能所关于HEPS项目相关情况的汇报、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审评单位)关于该项目的技术审评意见,现场检查了HEPS项目辐射工作场所和辐射防护措施。随后,检查组对高能所提交的许可证申请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和讨论,认为高能所本次申请的核技术利用项目符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许可证申领条件,按要求完善相关工作后,建议生态环境部向其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
2023-05-26
原子核的质量虽然极其轻微,却在中子星性质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关键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线暴,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性质。
2023-05-22
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 (Wilhelm R?ntgen) 是第一个发现 X 射线成像潜在用途的人,当时他创造了射线照片,一种由 X 射线而非光产生的图像。第一张 X 光照片揭示了他妻子的手骨,风靡全球,彻底改变了医学,并为他赢得了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天,放射诊断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放射学对于及时准确地诊断从骨折到癌症等一系列疾病至关重要,从而能够尽早开始有效治疗。
2023-05-17
全国XAFS会议结束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与四川大学于4月26日至28日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联合举办了“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学实验与数据分析讲习班”。讲习班用户报名踊跃,但由于场地和经费所限,只能从300余位报名者中选取200人为正式学员,他们分别来自中科院13个研究所、教育部32所高校和其他5个研究单位。学员们认为讲习班切实解决了用户XAFS谱分析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用户的XAFS谱数据分析水平。
2023-05-1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关键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线暴,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性质。
2023-05-08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zer,简写为EPMA或者EMA)简称为电子探针。作为一种在电子光学和X射线光谱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效率分析仪器,其通过电子束作用于试样微区上而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及X射线等信号,进行固体物质显微分析,包括微区成分、形貌和结构分析。
2023-05-05
该门户分为两大子部分:一个针对患者和公众,一个针对卫生专业人员。在每个网站中,该门户网站都提供了有关不同专业(例如 X 射线、癌症治疗、乳房 X 线照相术等)程序安全性的常见问题的答案。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