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国际新闻

哈萨克斯坦确定首座核电站反应堆技术潜在供应商名单

据哈萨克斯坦原子能机构新闻处消息,哈萨克斯坦已确定首座核电站(NPP)建设反应堆技术的候选供应商名单,涉及俄罗斯、韩国、法国及中国等国际核能企业。名单包括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韩国水力核能公司(KHNP)、法国电力公司(EDF)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该机构声明称:哈萨克斯坦已与核电站建设技术潜在供应商完成竞争性对话,最终供应商或财团选择将由跨部门委员会会议决定,并优先考量国家利益。2023年10月,哈萨克斯坦全民公... 2025-04-15

国际原子能机构启动新项目 优化母乳摄入量测量技术

国际原子能机构近日宣布启动一项新的协调研究项目,旨在通过优化母亲剂量氧化氘法(一种稳定同位素技术,用于测量婴儿母乳摄入量),推动全球孕产妇和儿童健康事业发展。该项目将重点生成关于母亲母乳喂养成功预测因素的关键数据,进一步扩展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球母乳摄入量数据库,并通过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数据准确性。母乳喂养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六个月内通常作为主要营养来源,对预防营养不良、感染和慢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母亲而言,母乳喂养... 2025-04-15

开展原子能领域深入合作 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访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近日在北京签署《技术合作国家计划框架》和《关于安全、和平利用核技术领域教育培训合作的实际安排》。本次签署的文件有何亮点?我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明确合作重点 促进可持续发展问:本次签署的两份合作文件有何亮点?答:这次签署的《技术合作国家计划框架》,是我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技术合作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规划性文件,对于... 2025-04-14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访问中国加强合作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在北京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时表示:中国在核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坚定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确保核技术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使命。双方还就中国对多边主义和防扩散的承诺交换了意见。在为期一周的中国访问期间,格罗西先生会见了多位高级官员,签署了协议,并参观了核能和能源设施及机构以及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目前运营... 2025-04-14

中西联手共同推进国际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

2025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西班牙同步辐射光源建设装备及开发联盟在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署合作协议 2025-04-14

等离子体所签订ITER堆芯主传热系统主换热器设计与供货合同

2025年4月8日,等离子体所与ITER国际组织正式签署ITER堆芯主传热系统主换热器研制合同。此次中国团队成功斩获ITER核二级换热器研制核心订单,标志着我国在核聚变工程关键核装备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支持下,等离子体所联合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组建技术攻关联合体,经过8个月精心筹备,在全球竞标中力压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0余家国际知名核能装备企业,成功斩获这项价值数千万元的核级设备研制合同。此... 2025-04-14

国际原子能机构启动新项目聚焦聚变反应堆钨杂质问题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宣布启动一项新的协调研究项目(CRP),项目编号为CRP F43028,旨在解决聚变反应堆等离子体中的钨杂质问题。该项目页面可通过指定链接访问,于2025年2月27日获得批准,设计工期为5年,开放参与提案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30日。钨因其优异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被计划用作下一代聚变装置的壁面材料。然而,在聚变反应过程中,等离子体粒子与钨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壁面侵蚀,进而将钨杂质引入等离子体中。这些杂质的存在会显著影... 2025-04-14

德研究团队突破单粒子衍射成像技术难题 助力分子结构解析

光学激光器可用于对准复杂的生物分子,实现单分子成像近日,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自由电子激光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与国际同行合作,在单粒子衍射成像(SPI)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技术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重建纳米粒子和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但传统方法需对数十亿个粒子成像,且图像清晰度受限。此次研究通过激光诱导取向技术显著改善了分子成像效果,为解析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开辟新路径。激光诱导取向技术基于分子各向异性极化率与激光... 2025-04-13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超大尺寸内馈线竣工交付

4月11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ITER现场。该部件的竣工交付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是ITER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聚变堆磁体传输能量和冷却介质,以及提供控制信号的反馈,同时在故障态下作为磁体储能的泄放通道,确保磁体能量的及时安全泄放,被... 2025-04-13

原子能院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中子共振截面建模计算

近日,原子能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采用耦合深度相移神经网络(CPSDNN)方法开展中子共振截面建模计算,实现中子共振能区与快中子能区裂变截面的自洽计算,为面向未来的中子共振数据评价提供新思路。该方法丰富了机器学习在核物理中的应用,对于核数据评价建库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发表在核物理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文章第一作者为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邢康,通讯作者为核物理研究所研究...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