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原子核新闻

德国加速器探测到新的钚同位素

近日,由德国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取得一项重要发现,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钅喜同位素。此次实验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GSI/FAIR加速器上进行,研究人员探测到了22个钅喜- 257核。这一发现使得原子序数为106的人工合成超重元素钅喜的已知同位素总数达到22个。据悉,钅喜- 257是由一束铬 - 52与一层薄薄的铅 - 206碰撞产生的。研究人员探测到钅喜- 257原子核发生了21次自发裂变衰变,以及一次α衰变,总共探测到22个原子核。这种新同位素的半衰... 2025-06-29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开展核裂变研究

近日,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铂、汞、铅等100种不同类型的奇异元素原子核进行了核裂变反应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核裂变这一过程。该研究所新闻稿指出,此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未来生产更清洁的能源,还揭示了宇宙中元素的形成方式。随着世界各国积极探索新的能源满足方式,核裂变技术正重新受到关注。尽管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正以较快速度建设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但这些技术难以满足按需供电需求,也无法全天候运行。核裂变技术虽能提供无... 2025-06-23

现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启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

2025年6月8日,由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牵头承担的三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启动会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顺利召开。此次启动的项目包括:常规项目基于X射线-原子核系统的量子调控研究、青年科学家项目重离子碰撞中物质与反物质原子核的产生机制研究以及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原子核结构研究。 三项研究聚焦核物理以及相关前沿交叉,面向基础科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院士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指出,三项研究分别围绕原子... 2025-06-21

HIAF装置HFRS超导磁体电源及低温系统成功完成联调

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放射性束流线HFRS成功完成超导磁体、电源与低温系统联调。HFRS是用于产生、分离、纯化、鉴别短寿命奇异原子核的重要实验装置,共有11台温铁超导二极磁体以及150米长低温分配系统,均为所内自研设备。此次联调,2.5kW制冷机冷量输出平稳,与负载匹配良好;低温分配系统热负载控制和调控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流体状态和液位调控精准稳定;超导磁体系统全部磁铁顺利加载到设计电流,平稳运行;电... 2025-06-10

近代物理所合成极端缺中子新核素镤-210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利用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镤-210,该核素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镤同位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成与研究新核素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对于探索原子核的存在极限、揭示新物理现象、深化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极端缺中子的锕系核区,新核素的产生截面极低(皮巴量级),且寿命极短(... 2025-06-05

原子能院核反应团队与国际合作者理论重离子核反应研究获突破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核反应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理论重离子核反应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利用R矩阵方法(RM)和有限元方法(FEM)求解高维核反应耦合道方程,实现了对重反应体系背角准弹散射和俘获截面的稳定描述,发现原子核在振动(多声子态)和量子旋转(高自旋态)时,可以更容易穿山而过。本研究计算得到的俘获截面可作为其它熔合或多核子转移模型的输入,为研究超重核的进一步合成过程提供了理论工具。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核物理国际重要学术期刊... 2025-05-31

世界最大仿星器设施W7-X首次成功生成高能氦-3离子

近日,世界最大的仿星器设施温德尔斯坦7-X(W7-X)的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成功生成高能氦-3离子。科学家在新闻稿中表示:在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设施中,首次利用离子回旋共振加热产生高能氦-3离子——这是聚变研究的一个里程碑。由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运营的先进聚变反应堆W7-X,其实验解决了利用聚变能的一项关键挑战。未来的聚变发电厂依赖有效控制数百万度的超热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会产生高能α粒子(氦-4原子核),对维... 2025-05-30

研究揭示:超新星可短暂成为“PeVatrons”天然粒子加速器

近日,根据最新研究,超新星能够暂时转变为PeVatrons——可产生能量超过千兆电子伏特(PeV)宇宙射线的天然粒子加速器。这一发现为理解宇宙射线来源提供了新线索。星系际宇宙射线主要由高能粒子构成,其中大部分是质子,少量为重原子核。这些粒子大部分被地球磁场和大气层过滤,仅一小部分能到达地表。据估算,每秒大约有一道宇宙射线穿过人体。其能量范围广泛,从几电子伏特(eV)到几拍电子伏特(PeV),甚至高达一百万亿电子伏特,约为大型强子对撞机(LH... 2025-05-29

联合原子核研究中心代表访日 共商科研合作新机遇

2025年5月19日至21日,联合原子核研究中心(JINR)代表团开启访日行程。此次代表团由JINR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里高利·特鲁布尼科夫率领,对日本主要研究中心展开参观访问,包括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KEK)和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中心(J-PARC)。与KEK所长浅井翔二、KEK基本粒子与原子核研究所所长斋藤直人、COMET项目主任三原聪会面在工作会谈环节,双方围绕扩大相互参与实验研究以及交流科学经验的机会展开了深入讨论。参与此次会面的JINR代... 2025-05-27

美因茨大学研究小组在原子核基本性质研究上获重大突破

近日,由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JGU)物理研究所兰道夫·波尔(Randolf Pohl)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确定原子核基本性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首次在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针对μ子氦 - 3开展激光光谱实验,相关研究结果于发表在《科学》杂志上。μ子氦 - 3是一种特殊的氦,其原子的两个电子被一个更重的μ子取代。兰道夫·波尔教授表示:我们利用μ介子氦 - 3进行的实验,提供了迄今为止该原子核电荷半径最精确的数值。这主要是因... 202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