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新闻
我国自2013年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硫酸盐气溶胶大幅下降,但硝酸盐却居高不下,大气富氨环境是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中国计划实施氨减排。揭示大气氨浓度变化及其来源,是制定减排策略的科学基础,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2020-05-13
中广核技当前的规模体量主要在于公司基于加速器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原动力,随着改性高分子材料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公司将推动该业务向高端产品进行结构升级。
2020-05-08
据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5月5日报道,我国对磁约束聚变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加料技术取得新进展,核西物院科研团队首次对SMBI注入的超声过程和束流特性开展了研究,该进展为提升SMBI注入器性能,研制磁约束聚变装置先进加料技术提供了支撑。
2020-05-07
为了深入研究TASK离子通道的结构,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获取了离子通道门户的原子视图,同时还获得了一些意外发现。
2020-05-07
事实上,所有对抗COVID-19的方法都取决于找到抗体。这些小的蛋白分子可以附着在病毒上并使其失效,但它们必须是针对特定病毒定制的。
2020-05-02
人们对氢在极高压下的性质知之甚少。现在有实验揭示了氢在高压下分子排列的关键细节。
2020-04-23
来自中国武汉的核医学专家在3月25日的《欧洲核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如何在大流行期间与患者,人员和医学与分子影像学设备打交道的安全预防措施。
2020-04-09
肿瘤往往因代谢过程产生病理变化而起,放射性标记分子有助于核医生发现并精确定位肿瘤。如今,德国的科学家团队开发了第一款用氟同位素18F标记的放射性示踪剂,可以特异性地显示癌细胞膜上的特殊转运蛋白,研究人员在《Scientific Reports》描述了他们不同寻常的放射化学合成方法。
2020-04-08
核磁共振、CT、B超,这些医学成像技术是现代医疗体系常用的临床检测技术。但是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只能显示生物器官组织图像的成像技术已经跟不上当前的研究进展。如何对生物细胞与分子进行清晰成像是临床医学和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医学成像光谱技术就因此而诞生。
2020-03-06
相对于常规生物样本检测技术,放射性标记示踪技术优势明显,例如生物体对标记与非标记的药物分子不做区分,两者所表现的生物学特征是一致的。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