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2025年7月10日,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发起,依托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CIDCA)和国家商务部援助,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具体承办的中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医学物理师临床在职研修班暨第二届IAEA放疗物理师培训班在成都举办开班仪式。中核医疗党委书记、董事何坚荣,副总经理朱强应邀出席。开班仪式由四川省卫健委国际交流中心主任龚俐主持。中核医疗党委书记、董事何坚...
2025-07-15
日前,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主任王雷一行来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调研交流。院长刘立业出席座谈会。刘立业对王雷一行的到访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中辐院与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承担着核与辐射监测前沿技术探索相关工作,拥有提升国家辐射监测能力的共同目标,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支持、法规标准、设备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为构建国家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作出积极贡献。王雷表示,中辐...
2025-07-15
7月9日,中国同辐党委书记肖亚飞一行到访原子能院,与原子能院党委书记赵皓就深化院企合作、提速产业化进程举行座谈。原子能院总会计师陈赞,中国同辐副总经理范国民、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蕴韬、集团派出董事马晓宇共同参与交流。赵皓对双方过往合作成果予以肯定,并指出,面向未来,双方需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锚定市场需求与民生健康导向,加大惠民产品研发生产力度。同时,应构建全周期利益共享机制,以协同发展理念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2025-07-15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就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西藏生态环境科研创新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总会计师陈赞、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国安,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李桑,副厅长李雪、达娃出席签约仪式。叶国安对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西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站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长期以来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能与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签订合作协议,深感责任重大,是践行习近...
2025-07-15
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应中方邀请来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综合监管评估(以下简称综合评估),高度肯定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和成效,认定可在国际社会推广的多项良好实践和良好业绩,并于评估结束后举办联合新闻发布会。综合评估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同行评估之一,旨在基于最新国际核安全标准,为其成员国提供改进建议,协助成员国持续优化和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评估团队由来自17个国家核安全监管部...
2025-07-14
7月12日,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功生产出第一桶天然铀产品。这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时代。项目建成后,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铀资源是核能发电的核心燃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核医学、农业辐照育种、食品工业保鲜及自动控制等领域。国铀一号示范...
2025-07-14
7月8日,在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的物理专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将会是未来二十年最具颠覆性的科学变革,这会永久改变人类能源问题,足以支撑未来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发起,最早源自于2015年未来产业成立大会上,一群世界知名的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出打造属于中国的科学大奖的倡议。次年,未来科学大奖应运而生,单项奖金规模...
2025-07-12
近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完成三谱段光栅光谱仪项目的全球招标评审工作。经过与全球四家竞标单位的激烈角逐,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凭借雄厚科研实力成功中标。这是中国团队首次获得ITER诊断竞争性关键部件研制项目,展现了我国在聚变诊断装备前沿领域的研发实力。此次中标的三谱段光栅光谱仪项目,将为ITER装置在初始研究运行阶段(SRO)提供高分辨率、多谱段光谱同步观测能力,率先用于验证未来电荷交换复合光谱(CX...
2025-07-12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奥地利维也纳总部组织召开气候变化对核设施安全影响的挑战协调研究项目第二次工作会议。来自中国、韩国等8个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以及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美国应用气象研究所、法国电力公司等6个研究机构的30余名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项目成员单位派员参会。会议期间,各参与机构汇报上一阶段负责工作的进展,内容涵盖全球气候变化模型的机理及降尺...
2025-07-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徐铜文教授、汪耀明特任教授和李震宇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在氘代化学品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双极膜实现重水(D?O)高效解离,首次揭示了核量子效应导致膜层内氘离子(D?)迁移速率反超氢离子(H?)的现象,颠覆了长期以来重水解离速率慢的传统认知,并成功开发出低成本、高效率制备氘代酸和氘代碱的新技术。该重要研究成果以Synthesis of deuterated acids and bases using ...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