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一个好大学的基本标准是基础科学要好,‘数理化天地生’要好。”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再次呼吁加强基础研究,他提出要关注基础研究不同领域的需求,开展对基础研究稳定支持的试点。
2021-03-10
2020年12月21日,中辐院经过十年科研攻关,自主研发的“放射性废树脂湿法氧化工程试验装置”在秦山核电一期现场成功完成了工程规模热试验证,是我国放射性废树脂从无机化减容处理向工程应用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对解决我国放射性废树脂处理处置难题、提升我国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综合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1-03-09
2020年底,新一代先进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建成并成功实现首次放电。一时间,网络上关于“人造太阳”的新闻,成了老百姓关切的话题。
2021-03-09
3月2日,甘肃省政府官网刊发了《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甘肃“十四五”规划纲要》)。
2021-03-09
全国两会前夕,记者来到成都一家单位,大门口没有牌子,为这个“中国核动力的摇篮”平添几分神秘色彩。进入院里,只见路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研发人员的学术气质明显。
2021-03-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彭新华教授研究组及其合作者首次在弗罗凯量子体系上实现微波激射器,为超高精度超低频磁场测量以及暗物质搜寻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2021-03-08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万钢,将核基础设施运行费用比作汽油车需要的油,“没有油,车没法上路,运行费用不足,核基础设施同样无法开足马力?!?/span>
2021-03-08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子能院党委书记罗琦做客强国论坛,围绕核技术应用、加强基础研究等与网友进行了交流,以下是罗琦采访速录摘要。
2021-03-08
实际上核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远不止这些,在医疗、低碳清洁能源发展等领域大有可为。核技术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 在各个领域承担着怎样的重任? 6日我们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罗琦。
2021-03-08
嫦娥五号配套的耐辐照滤紫外石英玻璃、高纯耐辐照石英玻璃及以该技术开发的光掩膜石英玻璃,都是中国建材总院开发生产的。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