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中国新闻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低温波荡器过冷器冷箱实现全国产化研制

1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低温波荡器(CPMU)过冷器冷箱量产首台(全国产)出厂验收会在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召开(线上/现场方式组织)。验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各位专家组成。 2023-02-03

核技术与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幻底气来自“大国重器”的实力

一些我国正在攻关和引领的前沿科技,或许潜移默化给予了电影创作者灵感。比如“行星发动机”与中核实验装置的视觉相似性;比如运送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大量生产的巨型矿车,现实中,国产运矿卡车靠着恶劣工况下的优秀表现打败众多国际竞争者;再比如片中战斗机、无人机纠缠拼杀的场面,人工智能的强大与冰冷理性,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很自然让我们联想到中国在无人机、AI和太空新设备上的突飞猛进。 2023-02-01

这个中国深度参与的核工程,实景比《流浪地球》特效还震撼

?数十年来,全世界的核科学家都在不遗余力探索核聚变技术。 2023-02-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现单原子催化剂中不同单原子物种的定量统计

2011年张涛等首次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以来,单原子催化剂(SACs)由于其特殊的活性、选择性以及原子利用率最大化等特点,逐渐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单原子催化剂载体的复杂性导致了单原子配位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单原子物种的多样性。 2023-01-31

中国核学会科普系列丛书《托起明天的太阳》入选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以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HL-1)及其系列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东方超环(EAST)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聚变装置及成果,中国在参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的中国贡献、中国智慧为主线,使公众“零距离”接触磁约束聚变大科学工程装置,通过平面阅读与可视化阅读的有效结合及充满创意的排版设计,生动的语言文字,使用漫画、动画、视频等方式,凸显该作品有文字、有图片、有声音、有故事的特点。 2023-01-30

同位素|寄主养分和环境是桑寄生养分含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为研究桑寄生与寄主植物之间的水分和养分关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组与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研究者合作,对生长在丽江、哀牢山、西双版纳和元江4个不同水热条件下的121对桑寄生—寄主(共344个重复)叶片的11种矿质养分、2种同位素和2种形态性状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桑寄生养分和水分关系的耦合关系,进而揭示桑寄生叶片养分的最佳预测因子。 2023-01-30

原子能院在中核集团科技奖评选中再创佳绩,获奖数创十年最高!

由柳卫平、李志宏等完成的“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装置的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中核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由杨文、贺新福等完成的“反应堆结构材料辐照损伤多尺度模拟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核集团唯一一项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原子能院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由张天爵、贾先禄等完成的“10~2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自主研发和创新应用”项目荣获中核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由薛小刚、朱庆福作为团队带头人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临界安全创新团队”荣获中核集团创新团队奖。 2023-01-21

原子高科华北基地一期工程封顶仪式圆满成功

1月12日,中国同辐所属原子高科成功举办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封顶仪式,庆祝本项目2022年12月底正式封顶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2023-01-20

核技术应用护航神州十四号乘组平安“回家”,原子高科再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五研究所感谢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原子高科也将继续乘势而为,蓄势而发,不断创新发展,提升产品质量,研制生产航空航天各类任务需求的产品,确保航天用源绝对安全可靠,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核技术力量。 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