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装备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27日正式启动加速器、光束线站带束带光联合调试。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我国首个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也是目前全球设计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次技术调试,HEPS储存环的束流流强已突破40毫安,电子束流发射度成功降低至93皮米弧度。电子束流发射度可以衡量电子束的精细程度——数值越小,说明电子束在横向扩散越少,所有...
03-28
头条
清华大学“天格计划”学生团队GRID-02卫星载荷观测到首个宇宙伽马射线暴事例GRB 210121A,由南京大学天格团队与清华大学天格团队的同学合作完成了天格观测数据的处理和物理分析,这是天格计划首个正式发表的伽马暴科学观测结果。
2021-12-08
伽马射线宇宙射线高能物理
近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张峰首席专家团队首次应用质谱成像技术,获取了鱼类不同组织中全氟辛酸的高分辨率空间分布图,并建立了一种新的“暴露曲线”模型,成功用于鱼类产品的污染程度评价。
2021-12-07
质谱法质谱成像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快速分析与检测研究组(102组)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在微型质谱仪的大气压进样接口中发现了摩擦电离现象,并且通过改变粗糙度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微型质谱仪的电离效率。
2021-12-07
质谱仪
中国海洋大学的王冬梅课题组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了高质量的染色体级条斑紫菜基因组,组装成三条染色体,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鉴定出条斑紫菜基因组中“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多”的基因家族。
2021-12-07
同位素示踪法
12月2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为六个项目提供570万美元,这些项目将实施人工智能方法以加速核物理研究的科学发现。这些项目旨在利用先进的计算方法优化复杂的核物理加速器和探测器系统的整体性能。
2021-12-07
核物理粒子加速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选择西红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氮15(15N)示踪技术和模拟土柱法,由上海化工研究院提供K15NO3示踪剂及15N丰度检测技术研究了APRI对残留硝酸盐迁移利用的影响。
2021-12-07
稳定同位素氮15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欧洲XFEL的SQS仪器,对生物组织中如何发生辐射损伤有了新的认识。该研究详细揭示了水分子如何被高能辐射击碎,产生潜在的危险的带电离子,这些离子可能继续在生物体内引发有害反应。
2021-12-07
辐照损伤X射线
近日,中广核三角洲(江苏)有限公司的航空航天线缆用辐照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通过了“江苏精品”国际认证联盟认证,荣获“江苏精品”认证证书。
2021-12-07
辐照交联中广核
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寿命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问题。最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CMS团队报告了希格斯玻色子寿命的精确实验测量值。
2021-12-06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粒子物理
美国宇航局(NASA)将为X射线成像偏振探测器(IXPE)任务提供即将到来的发射前和发射活动的报道,这是第一颗专门用于测量来自各种宇宙源的X射线偏振的卫星,例如黑洞和中子星。
2021-12-06
X射线探测器X射线
今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 "阻止土壤盐碱化,提高土壤生产力”。同位素技术在许多国家被用来研究土壤退化的程度和原因,使决策者掌握正确的数据来保护土壤。
2021-12-05
核技术国际原子能机构同位素分析氮15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测量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寿命且精确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由于这个传说中的粒子存活的时间极短极短,于是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变通方法来计算这个新数字。
2021-12-03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
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是一种分析仪器,可广泛应用在化学、药学、中药学、中医学、食品科学等研究领域。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包括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两大类产品。
2021-12-02
质谱仪
中微子是通过观察它们撞击原子核时产生的粒子簇射来检测的,但使用电子代替中微子的新研究表明,用于重建来自这些簇射的传入中微子能量的模型通常会给出错误的答案。
2021-12-02
原子核中微子
磁体有助于引导粒子束的轨迹,从而实现高速碰撞和突破性的发现。但有些磁体比其他磁体更快产生所需的磁场。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在这方面超过之前所有的磁体,并利用它来证明他们所描述的世界上最快的粒子加速器磁体的升温速度。
2021-12-02
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