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塔斯社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首次提出理论,阐释了尾流粒子加速器中“镜面旋转”现象的发生机制。这一危险现象会降低设备稳定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损坏。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新闻处向塔斯社表示,该研究成果将助力?;ぜ铀倨髅馐艽讼窒笥跋?。
圣彼得堡信息技术与光学大学(ITMO University)首席研究员斯坦尼斯拉夫·巴图林称,研究这一现象既源于物理好奇,也是加速器技术的根本挑战,研究中获得的效应定量描述,将使人们能从观察到未来装置的稳定性主动控制,该校新闻处援引了他的言论。
近年来,俄罗斯和外国科学家积极发展尾流粒子加速技术。该技术核心在于,若带电粒子以精确计算的时间间隔被多束电子或质子撞击,等离子体云可用于超快速加速带电粒子,产生“尾流波”,使带电粒子加速速度比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主环中的超导磁体快数千倍。物理学家已证明尾流加速在多种方式下成功发挥作用,如LHC的AWAKE实验。
然而,2024年发现的场的“镜像旋转”效应成为阻碍该技术更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当第一束和第二束光束轨迹略有偏差时,它们产生的场相互作用会形成第三个场,干扰设备运行,有时会将粒子引导至加速器壁,造成损坏。
Chuprina和Baturin开发了世界上首个描述这种效应发生的解析理论。他们的计算表明,尾流场力线会转向粒子束,并推导出计算这些线旋转角度的公式,结果显示该旋转角度始终是粒子束本身旋转角度的1.5倍。科学家希望这些数据有助于创建预测粒子束在尾流场中运动方式的方法,让紧凑型粒子加速器更加稳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