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芬兰研究新突破:银-110同分异构体β衰变或助力测定电子反中微子质量

2025-05-11 17:05     来源:中国核技术网     芬兰 银-110 反中微子 原子核中微子

近日,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加速器实验室在高精度原子质量测量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其研究表明银-110同分异构体的β衰变具有极大潜力,有望用于测定电子反中微子的质量,为未来反中微子实验铺就关键一步。

中微子及其反中微子的质量是物理学领域尚未攻克的重大谜题之一。中微子作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由太阳核反应产生,每秒都有数万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过人体。

于韦斯屈莱大学的阿努·坎凯宁教授强调:“确定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质量至关重要,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宇宙的演化。”

通过核β衰变是产生电子反中微子并测定其质量的一种途径。核β衰变属于弱相互作用过程,会生成一个子核、一个电子及其反中微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被称为衰变Q值,该值由母核和衰变产物的质量决定。

于韦斯屈莱大学博士研究员Jouni Ruotsalainen正致力于相关研究,他指出:“由于电子反中微子的质量估计至少比电子质量小五个数量级,观测其对β衰变的贡献极具挑战性。因此,释放能量极少的β衰变,即低Q值β衰变,备受关注。”

在此背景下,于韦斯屈莱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可用于反中微子质量测定的潜在核β衰变。Ruotsalainen介绍:“先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基态β衰变,也对许多被称为同质异能体的长寿命激发态进行了研究,这些同质异能体会通过β衰变衰变。银-110同位素中的同质异能体便是典型例子,其半衰期约为250天,主要通过β衰变衰变为子核镉-110中的激发态。”

根据文献记载,银-110同质异能体在3008.41 keV激发态的β衰变Q值可能为负值(意味着衰变不可能发生),也可能略微为正值,主要不确定性源于母核素和子核素的基态。

为降低Q值的不确定性,研究团队使用加速器实验室的JYFLTRAP彭宁阱质谱仪,测量了稳定的银-109和镉-110同位素之间的质量差。Ruotsalainen解释:“我们利用现有的放电离子源可轻松产生稳定的银离子和镉离子,再借助相位成像离子回旋共振技术测量它们的质量差。最终得到的Q值为405(135) eV,为正值,且是目前发现的任何允许的β衰变跃迁中的最低值。”

不过,并非所有银-110同质异能体的衰变都会进入镉-110中3008.41 keV的状态。为估算该比例,研究团队进行了壳模型计算。负责理论研究的马洛姆·拉马略(Marlom Ramalho)评论道:“我们的计算显示,这种异构体每百万次衰变中,大约有三次会遵循这种低能路径。虽然比例看似微小,但对于如此低能量的跃迁而言意义重大。此外,该异构体半衰期约为250天,足够研究人员获取有意义的样本,有望捕捉到大量此类罕见衰变过程。”拉马略近期在于韦斯屈莱大学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现为约克大学奥斯卡·胡图宁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

银-110异构体的β衰变具有允许特性,且获得了极低的Q值,同时该异构体易于通过热中子在核反应堆中产生,这些特性使其成为未来反中微子实验极具吸引力的候选者。

坎凯宁表示:“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案例。我们与当地理论物理学家的合作富有成效,还发现了几个新的同质异能β衰变,这些可作为中微子物理学下一步的研究对象。很高兴看到,对稳定或近稳定同位素的测量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

美因茨大学研究小组在原子核基本性质研究上获重大突破

近日,由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JGU)物理研究所兰道夫·波尔(Randolf Pohl)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确定原子核基本性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首次在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针对μ子氦 - 3开展激光光谱实验,相关研究结果于发表在《科学》杂志上。μ子氦 - 3是一种特殊的氦,其原子的两个电子被一个更重的μ子取代。兰道夫·波尔教授表示:我们利用μ介子氦 - 3进行的实验,提供了迄今为止该原子核电荷半径最精确的数值。这主要是因... 2025-05-26

欧中物理学家利用μ子超精确测量氦-3原子半径

5月22日,据塔斯社报道,欧洲和中国的物理学家首次借助电子的重类似物μ子,对氦-3原子的半径展开超精确测量。此次测量使科学家得以证实先前的估计,并将测量误差大幅减少15倍。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新闻处称,所获数据将助力科学家以尽可能严格的标准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该研究所声明指出,氦-3半径的精确值对于解释其他实验结果意义重大,这些实验聚焦于研究普通离子以及含有一个或两个电子的氦原子的性质。尤其是,所得数据将有助于尽可... 2025-05-23

物理学家提出中微子产生新途径

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日本大阪大学以及东京大学卡弗里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研究NGC 1068(又名乌贼星系)的观测结果,提出一种全新的中微子产生途径。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乌贼星系NGC 1068。图片来源:NASA官网中微子是亚原子粒子,仅与引力发生极其微弱的相互作用,且能穿透物质。这使得它们比电子等其他粒子更难探测。位于南极冰层深处的立方中微子望远镜探测到了来自NGC 1068的... 2025-05-14

美国物理学家首次捕捉到运动中的自由原子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量子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获得不受限制运动的自由原子图像。这一成果让研究人员得以直接观察此前无法研究的长期预测的量子现象,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开辟了全新路径。该突破性新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开发,其核心在于运用激光冷却显微系统。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先将原子置于受控云环境中,让它们自由活动,随后借助激光冻结原子,进而完成拍照操作。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马丁·茨维尔莱因(Zwierlein)对这一成果... 2025-05-12

中德日科学家合作实现氢-6同位素产生测量,挑战多核子相互作用认知

近日,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JGU)核物理研究所A1合作组与中国、日本科学家携手,在电子散射实验中首次成功产生并测量中子丰度极高的氢同位素?H(氢-6),实验结果显示原子核内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预期。这一成果为研究轻的、富含中子的原子核提供了新方法,并挑战了当前对多核子相互作用的理解。该实验在美因茨微加速器(MAMI)的光谱仪设施上进行。JGU核物理研究所的Josef Pochodzalla教授强调:这项测量的完成得益于MAMI电子束的卓... 2025-05-11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