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11日期间,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同期派出三个团组分别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安全顾问委员会会议(INSAG)、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监管机构论坛和核能协调与标准化倡议(NHSI)监管轨道监管合作工具包工作组会议及职业照射信息系统-工业射线探伤(ISEMIR-IR)顾问会议。
国际核安全顾问委员会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导的高端顾问机制,探讨世界核安全领域的前瞻性远景问题。严天文主任作为新任中国国家委员参加该机制成立40周年会议并作主题报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监管机构论坛和核能协调与标准化倡议是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推进新型反应堆标准化协同于近年成立的新兴机制,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自机制成立即派员参加相应活动并跟踪进展。职业照射信息系统会议乃延续性机制,为促进医疗、工业和研究领域中职业照射管理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发挥重要作用。
一、全面参与核安全与辐射安全国际合作
2024年,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共办理出国(境)团组51个,出访人员73人次,办理邀请来华团组11个,邀请外宾57人次,以视频形式召开的会议及双多边技术研讨和交流25次,参会76人次。2025年,截至目前,中心共办理出国(境)团组11个,出访人员22人次,办理邀请来华团组3个,邀请外宾6人次,以线上视频形式召开的会议及双多边技术研讨和交流活动7次,参会24人次。
作为建设现代化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高效落实部领导关于构建现代化国际合作体系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体系治理和国际法规标准体系重塑,探索创新国际合作渠道,紧密跟踪现有国际合作机制,持续向国际组织派驻专家,尝试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国际联合研究试点项目,持续在核安全与辐射安全国际合作全面发力。
二、积极发挥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与辐射安全协作中心与中巴核安全合作中心机制作用
自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与辐射安全协作中心和中巴核安全合作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开展了外国专家培训国际学员、外国专家培训中国学员、中国专家培训国际学员、科访与交流学者、技术合作项目和机制类合作等20余次国际合作活动,国际同行累计参与人数300余人次,为7名巴基斯坦学员在地震概率安全分析、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管、核设施现场监督、近地表处置以及人因工程等领域提供累计940学时专题培训。
两个机制框架下活动取得显著成果,在支持新兴核电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输出中国核安全监管实践经验及宣传中国核安全监管成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极大程度地展现了我国核安全监管实力。
三、着力打造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国际名片
在部领导和相关司局的积极宣传和部署下,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副总干事、经合组织核能署总干事、法国核安全局局长、俄罗斯联邦环境、工业与核监督局局长和阿联酋联邦核监管局局长等先后到访基地。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多次在基地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介绍中国核电政策、核电发展计划和法律法规体系;宣传机制创新、数智化应用等现代化监管技术;表达愿与国际社会加强国际合作,为共同应对核安全挑战贡献中国智慧。6月,基地将承办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大型活动,中心多个部门联动为迎接国际专家团队的同行评议做好充分准备。依托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中心将持续开展务实国际合作,促进科研技术创新,积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合作体系,推广中国监管经验和良好实践,助力提升中国核安全监管世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