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俄科学家开发新型干涉仪 助力SKIF同步辐射源发射率测定

2025-04-12 13:44     来源:中国核技术网     俄罗斯 SKIF同步辐射源 俄罗斯

近日,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德克尔核物理研究所(以G.I.命名核物理研究所分支)及SKIF集体使用中心的科研团队,正致力于开发一款独特的干涉仪,用于精准测定SKIF同步辐射源的关键参数——超低发射率。SKIF在周期性同步辐射源中,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最低的发射率特性脱颖而出。据悉,该干涉仪预计于2025年底与SKIF储存环同步投入运行。

带电粒子束SKIF的模拟图像

发射率作为循环同步辐射源电子束的核心参数,其数值越小,光源的亮度则越高。SKIF将成为全球同类装置中首个实现创纪录低发射率(75皮米-弧度)的装置,这一突破将使得最大光强度聚焦于极小的研究区域,从而实现对最小样本特性的高精度测定。

发射率的精确测量至关重要,不仅在于确认其标称参数,更在于监控与调整装置运行模式,以及诊断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光束状态。鉴于发射率由储存环的磁结构决定,磁结构的任何变化均可能影响其值,因此持续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确定发射率需精确测量储存环中循环的带电粒子束的横向尺寸。目前,基于干涉测量法和X射线暗箱的方法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同步辐射源中,干涉仪因其高精度测量光束横向尺寸的能力而被广泛采用。

“该干涉仪依据杨氏方案构建,光源(即电子束在弯曲磁体磁场中发射的同步辐射)发出的光穿过间距微小的孔,形成相干波面,进而产生由明暗带组成的特征干涉图样。通过分析这一图样,我们可以精确确定电子束的横向尺寸和强度分布。”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物理研究所(INP SB RAS)及SKIF集体使用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维克多·多罗霍夫博士介绍道。

与此同时,暗箱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利用小孔将光束图像投射到一定距离外的探测器上,通过投影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光束的横向尺寸和亮度分布。这一装置的优势在于其无需复杂光学系统,且能提供高精度测量结果,同时以直观的形式呈现观测结果。

然而,针对此类同步辐射源设备,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解决方案。加之SKIF的安装参数已接近现有方法的适用极限,因此其诊断方法的开发显得尤为复杂。

作为一线诊断工具,上述科研团队正在研发一款干涉仪,该设备将能够测量超小SKIF光束的横向尺寸,精度高达微米级,约为8微米(0.008毫米)。通过对比干涉仪的测量结果与储存环诊断系统的数据,特殊软件将能够计算出发射率值。

目前,该干涉仪可测量可见光和近紫外光的光束尺寸。为进一步降低发射率,科研团队正致力于研制世界上首台基于多层X射线镜的X射线干涉仪。

“为寻找一种可靠的替代方法来测量光束尺寸,我们决定尝试使用X射线干涉仪。这种方法非常独特,因为目前世界上尚无类似设备投入使用。我们正在全力研制自己的X射线干涉仪,为此将制造在软X射线范围内工作的特殊多层镜。如果研究需要更独特的模式或更低的发射率,X射线干涉仪将成为我们的未来储备。”维克托·多罗霍夫补充道。

展望未来,SKIF还将引入基于X射线针孔相机的轮廓仪,作为测量光束尺寸的替代方法,以进一步优化发射率。这将使得使用不同方法获得独立结果成为可能,为科研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为测量SKIF储存环上的束流发射度,已分配两个通道用于弯曲磁铁同步辐射输出的束流诊断,其中一个通道将配备暗箱(长度约25米),未来计划在第二个通道安装X射线干涉仪。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力推动SKIF同步辐射源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推荐阅读

俄西伯利亚原子能研究所开发新型对撞机VEPP-6

近日,以G. I. Budker命名的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原子能研究所(INP SB RAS)正积极推进新型对撞机项目——VEPP-6的开发工作。叶夫根尼·列维切夫 (Evgeny Levichev) 和伊万·洛加申科 (Ivan Logashenko) 站在 VEPP-4M 对撞机的 KEDR 探测器前。照片 - A. Skovorodina。该对撞机的物理学项目聚焦于强相互作用物理学,致力于对介子、重子及其他更奇特的强子展开研究。凭借特殊的粒子束碰撞方法,VEPP-6有望成为相对低成本却高效能的装置。 2025-04-19

俄医学生物机构与联合核研究所推进核医学合作

2025年4月11日,俄罗斯联邦医学生物机构(FMBA)与联合核研究所(JINR)举行联合研究实施工作会议,会议聚焦新项目开发问题。会议开幕式上,JINR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里高利·特鲁布尼科夫与俄罗斯联邦医学生物署署长维罗妮卡·斯克沃尔佐娃强调了发展核医学和放射生物学在当今世界的相关性与重要性。维罗妮卡·斯克沃尔佐娃重点介绍了该机构下属组织正在实施的科学领域,包括开发质子和放射性核素疗法治疗肿瘤疾病、研制新的放射性药物、... 2025-04-19

中国核物理代表团访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G.I.Budker核物理研究所

近日,由俄罗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及山东大学10名代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以核物理研究所名义对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G.I.Budker核物理研究所(INP)展开访问。此次访问聚焦高能物理与加速器物理领域合作深化,并重点交流了俄罗斯超级Charm-tau Factory对撞机项目与中国超级Tau Charm Factory对撞机项目的并行研发进展。从左至右:刘建北教授、唐静宇教授、郑彦恒教授。照片 - A. Skovorodina。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郑阳恒教授(中国科... 2025-04-19

俄罗斯年轻科学家团队研发新型像素探测器PixelVision 推动“彩色”X射线技术革新

近日,一支由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电子系员工、研究生及学生组成的年轻科研团队,正致力于研发一款名为PixelVision的先进像素探测器。该探测器具备记录X射线范围内单个光子并精确测量其能量的能力,有望为材料及生物组织成分分析提供详尽数据,并助力生成高分辨率的彩色X射线图像。目前,该项目团队已入选俄罗斯原子能公司与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技术加速器联合发起的第四轮资助计划。传统放射线照相技术依赖于身体组织对X射线吸收率的差异来成像... 2025-04-18

俄科学家成功合成首个稳定顺磁性镓烯化合物

近日,来自俄罗斯科学院拉祖瓦耶夫化学研究所(位于下诺夫哥罗德)及G.A.有机金属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成功合成首个稳定顺磁性镓烯化合物。该化合物基于苊-1,2-二亚胺配体,其大分子取代基有效抑制了镓烯的二聚化过程。非过渡金属的低价衍生物是金属原子相对于其最高价具有较低氧化态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常用于催化、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也可作为研究金属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特性的模型。在俄罗斯科学院IMC获得的低价镓衍生物同时具有两个氧... 2025-04-16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